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和中共遼寧省委辦公廳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遼寧省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若干措施》精神,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提升音樂教育研究和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審美及人文素養,小學音樂學科本年度第六次主題系列教研活動于11月9日在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堂小學召開。學院副院長趙妤婕出席會議。學院藝體勞研訓中心主任楊俊偉、大連市教育局安體衛處李威老師、學院藝體勞研訓中心音樂研訓教師王霄月、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教育文體衛生局局長袁朝暉、專職督學由名潔、教育中心負責人周韋,以及各區市縣音樂教研員和音樂教師代表參加了活動。
本次活動主題為“新課標素養導向下的小學音樂有效教學之學具類樂器輔助教學”,由大連教育學院藝體勞研訓中心音樂研訓教師薛金主持,包括開幕式、現場展示和課堂教學展示三部分。
趙妤婕副院長在講話中強調,美育就是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器樂演奏是進行情感表達和音樂表現、開展音樂創作與展示的重要途徑,它對學生增強音樂理解、表現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學習興趣,發展核心素養,身心健康成長等具有重要作用。這就需要我們在接下來的工作中,要健全面向人人的學校美育育人機制,讓所有在校學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機會,整體推進學校美育發展。
袁朝暉局長在會上進行了致辭。三堂小學校長張仁作了《自主尚美,樂拌成長》的樂器進課堂主題經驗匯報,從“美育理念促進樂伴成長;課程建設夯實演奏基礎;美育活動助推演奏水平”三個方面介紹了學校在普及全員器樂演奏教學方面的具體做法。周韋老師作區域教研工作經驗交流,從多方面介紹了長興島教研行政一體化賦能區域音樂教育教研工作向好發展的具體措施。
三堂小學近千余名學生展示了學具類樂器葫蘆絲齊奏《月光下的鳳尾竹》《萬疆》和大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長興島棒子舞,和諧的琴聲和優美的舞姿,展現出了學生高雅的藝術素養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將整場活動推向了高潮。在課堂教學展示環節,三堂小學音樂教師丁婧現場展示了葫蘆絲輔助教學課例《唱山歌》,突出了“藝術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十藝術專項特長”的教學模式,以及“教會、勤練、常演”的核心理念,呈現了“10+30”的器樂演奏課堂教學范例。
薛金老師結合三堂小學的全員樂器演奏展示和丁婧老師的現場課例,作了題為《新課標素養導向下課堂樂器教學的實踐與思考》專題講座,梳理了國家和省市美育政策文件以及課程標準中對于演奏教學的相關要求,同時結合學業要求和教學提示,闡述了新課標素養導向下課堂樂器教學的實踐路徑。
本次活動,踐行了面向人人,讓所有在校學生都享有接受美育機會的育人理念,通過開展面向所有學生的學具類樂器演奏教學,既彰顯了美育的科學性,又體現了教育的公平性。大連市小學音樂學科將以本次活動為契機,繼續推動音樂課程教學改革,加快藝術學科創新發展,以美育為牽動,帶動五育融合發展。
新聞作者:薛金
新聞出處:藝體勞研訓中心
攝影:三堂小學